会昌电力供应情况(会昌供电公司查询电话)

2024-07-20

大草坝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?

在2006年底,大草坝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。通电和通路已覆盖全村,每户人家都能够使用电力。然而,遗憾的是,路灯设施尚未安装,存在夜间照明不足的问题。自来水方面,有78户家庭已接入,覆盖率达到了100%。

大草坝自然村的基础设施情况如下:照明设施:截止2009年底,该村尚无路灯供应,夜晚出行可能存在不便。 饮水安全:13户村民饮用井水,0户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,需要进一步改善。 电力和通信:13户通电,但仅有10户安装了固定电话,其中5户拥有移动电话,通信设施有待提升。

草坝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当完善。目前,全村121户人家已经实现了全面的通达,包括自来水供应(121户)、电力接入(121户)、电视信号(121户有线电视和75户普通电视)、电话服务(121户,其中移动电话用户同样为121户)。

草坝自然村在2009年底已实现了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。全村共有10户家庭实现了自来水供应,覆盖率达到了100%。电力设施普及广泛,121户居民通电,121户安装有线电视,电视拥有率高达100%,并且101户农户(占比847%)拥有电视机。

石壁坑水库简介

1、位于江西省会昌县城东南方约6公里的板坑河峡谷地带,石壁坑水库占据着一处独特的地理位置。这座水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,它的建设承载着当时的重要使命。根据百度地图提供的信息,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,但具体细节请以百度地图为准。

2、石壁坑水库,湘水支流板坑河上的中型水库,位于会昌县城东面约5千米,1978年建成。水库坝址地处会昌县文武坝乡小坝村,集水面积164平方千米,水库回水自坝址至土桥,回水长度约10千米,水面面积82平方千米,状似长条形。多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,多年平均降水量1 624毫米。

3、石壁坑水库,位于会昌县文武坝乡小坝村。设计洪水位206米,校核洪水位206米,汛限和正常高水位206米。总库容5770万立方米,有效库容3410万立方米。设计灌溉文武坝乡4个村的农田3000亩。防洪保护下游农田5万亩。

4、文武坝镇全年气侯温和、雨量充沛,水利资源丰富,会昌县最大的水库——石壁坑水库坐落在文武坝镇。

庄口镇简介

1、庄口镇,位于中国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的北部,地理位置优越,东临西江,南与珠兰乡接壤,西与庄埠乡相接,北边则是都于阳乡。镇域面积广阔,共计120平方公里,由1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组成,拥有224个村民小组,4412户居民,人口总数约为75万人,镇长陈胜昌先生负责镇务。

2、庄口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北部,东接西江,南与珠兰乡毗邻,西与庄埠乡相连,北界于都于阳乡。全镇总面积152平方公里,辖1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,224个村民小组,4412户,75万人。镇政府驻庄口圩,距会昌县城27公里。庄口交通、通讯条件回臻完善,“瓶颈”制约消除。

3、阎庄镇简介 截止到2018年,阎庄镇总面积428平方公里,下辖39个自然村,总人口2万。这里紧邻206国道,莒安公路纵贯南北,胶新铁路横跨东西,距离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日照港75公里,距青岛机场260公里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,为阎庄镇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。

谁知道赣州18个县市哪几个县的电力最发达

江西几个经济发达县市,比如南昌县、樟树市、丰城市、共青城市、贵溪市无一位于赣州。之前赣州经济最发达的南康市,如果拿来和丰城、樟树对比,那也是一般般。相反,赣州的贫困县倒是一大堆。现在,江西还剩5个,有3个在赣州。赣州市有3个市辖区、14个县、1个县级市。

在江西的几个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如南昌县、樟树市、丰城市、共青城市和贵溪市中,并没有一个位于赣州。以往赣州经济最发达的南康市,在经济实力上也无法与丰城、樟树市相比。 相对地,赣州的贫困县数量较多。目前江西省剩余的五个贫困县中,有三个位于赣州。

江西赣州供电公司,这座成立于1954年的电力巨人,是江西省最早建立的110千伏电网运营企业。它隶属于江西省电力公司,作为国有大型供电企业,其重要职责在于保障赣州市下辖十八个县(市、区)及一个开发区的电力供应,涵盖了输电、变电、配电的建设、运行、维护以及电力销售与管理工作。

东红村基础设施

在2009年底,东红村的基础设施情况如下:交通方面,全村尚未实现普遍通路,有120公里的乡道路为土路,进村道路同样是土路面。村内主干道未进行硬化,仅能通行。最近的车站距离村庄有120公里,集贸市场则在20公里外。在通信设施上,全村仅有19户农户拥有移动电话,占总数的4%,固定电话的普及率更低。

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特别是防灾减灾设施,是确保村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这样,东红村就能增强自我应对灾害的能力,减少对外部救援的依赖,从而实现长期的稳定发展。

尖山子乡的新农村建设在东红村取得了显著成果。这个省级试点村在上级支持下,不仅注重绿化环境,实施“尖山子乡五清”工程,还大力改善村民生活设施。投资54万元完成了492户的自来水安装,建成了6公里的水泥路通村。

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东红村完成了5公里水泥路和2公里黑色油路,便利了村民的出行。水利设施得到大力投入,改造沟渠4000千米,确保农田灌溉。投资100万元的水利兴修项目和土地平整项目也相继展开。

推行政府组织外调新增基础母牛每头补贴元办法,扩大基础母牛群,争取年内建设牛羊冷配站,力争使肉牛、奶牛增加头和头,小尾寒羊增加只;加大饲草料基地建设力度,完成总投资万元(乡级匹配万元)的亩人工灌溉草地项目。

五是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。完善城市功能,稳步推进市政设施建设;加强城市管理,深入开展园林城市的创建,打造山水靓县,彰显山水特色。六是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。全面提升教育水平,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,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,加快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,健全县、乡、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。